WOOD TO BUILD
WOOD TO BUILD

WOOD TO BUILD

        2021年5月29日,由浙江大学建筑规划学科联盟与加拿大木业共同举办的“筑木而造——可持续建筑设计论坛”在杭州成功举行。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00位行业专家、科研学者、建筑师和本硕博学生到场参加论坛活动。

        在建筑零碳目标、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的时代背景下,本次论坛以“传统材料、当代诠释”为主题,聚焦现代木构建筑与可持续设计的关系,探讨国内外现代木构建筑新发展、新型木基建筑材料、现代木构建筑设计方法以及木构建筑教学实践等话题,旨在共同探寻中国现代木构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开场致辞中,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罗尧治教授和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所长贺勇教授均表示,现代木构建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们认为木构建筑体系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而国内还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我院在相关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希望未来能够向系统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加拿大木业总裁黄华力先生谈到,低碳节能、创新设计的建筑是新的发展趋势,大力推广现代木结构有助于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罗尧治教授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所长贺勇教授
加拿大木业总裁黄华力先生

        上午的论坛板块聚焦“规范、标准与材料应用”。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杨学兵高工作为第一位演讲嘉宾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国内木结构相关标准及发展历程、最新修订版的主要技术内容。他表示随着加工工艺的提升,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国际技术的引进,我国规范标准正在不断完善中。而在实际应用中,规范标准与木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断完善的木结构标准体系为木结构设计提供了基本条件,木结构建筑的大量应用同时推动了规范标准的不断更新与提高。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杨学兵高工
对于木结构建筑而言,消防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来自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的邱培芳研究员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有关木结构消防设计的问题做了一一解答。她强调设计时要遵循规范标准,超出规范标准的设计则要经由专家论证其可行性。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研究员邱培芳研究员
南京林业大学木结构建筑系主任王志强教授主要介绍了木基建筑材料的材性及加工工艺。他提到,国内胶合木建材的加工逐渐标准化,产能也得到提升,特别是CLT构件的防火、隔音、保温等性能良好,更适合中高层木结构的应用。他重点强调,研究木基建材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全树利用。
南京林业大学木结构建筑系主任王志强教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佟晓超副总工认为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结构构件的生产质量与认证技术体系是必然趋势。通过认证技术验证木结构构件的质量可以追溯构件生产的过程和源头,有利于增强企业管控,保证产品质量。推动认证制度促进了加工生产标准化,进而推动木结构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认证中心佟晓超副总工
中建西南院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管理组组长欧加加研究员对胶合木技术规范做了详细的介绍。胶合木由于强度高、可加工成大尺寸的构件的优点,应用范围相当广泛。随着技术规范的不断完善,对构件受压能力等力学要求的计算方式更缜密,结果更准确。他表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采用胶合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项目建成。
中建西南院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管理组组长欧加加研究员
下午的论坛板块聚焦“建筑设计与教学研究”。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教授通过两河口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案例论证了传统“干栏”式木构建筑事实上已经蕴含了现代木构建筑的装配化概念。项目通过分析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文化、气候等因素,强调了“干栏”式建筑基于环境的合理性,即自适应性。穿斗结构体系可根据功能需求灵活变化,较少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同样是自适应性的表现。而两河口建筑群落“街道-市场-庆典”的空间形式则映射出不同层级的拓朴结构的延续性。该项目还是第十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单元的分会场所在地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教授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王浩任博士分享了他留德期间参与设计的在德国巴伐利亚州七个木构乡村礼拜堂项目。这个项目由七家不同的欧洲建筑事务所设计完成。虽然都是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但是各个礼拜堂的结构形式、木材种类和建造工艺均不相同,所以呈现出的作品也各具特色。木材独特的材质性是人与自然亲密关系的物质表达,而这些小建筑利用天然的木材传递出了宗教的神圣性和建筑的纯净之美。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王浩任博士

        建筑畅谈环节由王浩任研究员主持,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董丹申、上海隽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全胜、杭州万科首席创新官方海锋以及杭州禾下建筑社凌青鑫和薛光杰参与讨论。几位来自国有设计院、民营设计院、独立事务所和地产开发不同领域的行业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台上的畅谈嘉宾同时也与台下的观众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的火花将论坛的气氛推向高潮。

杭州万科首席创新官方海锋(左2)、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董丹申(左3)、上海隽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全胜(右3),杭州禾下建筑社凌青鑫和薛光杰(右1、2)
推动现代木构建筑的发展不仅是现有从业人员的努力,更需要来自专业人才教育的支撑。培养大学生对现代木构建筑的认知、提升创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徐洪澎教授谈到,哈工大在借鉴国外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对建筑学专业学生关于现代木构建筑的培养方案,发展特色的教学模式。他表示未来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进来,为现代木构建筑发展培养新生力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徐洪澎教授
加拿大木业市场开发经理杨懿煜先生介绍了中国现代木构建筑发展的状况。他表示,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加拿大,通过认证章可以追溯到木材的来源,严格的监管体系可以保障木材的质量。随着实际项目的增加,胶合木的产能也得到了提升,现代木结构正在不断创新与超越。比如,成都天府农博会主展馆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跨度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加拿大木业市场开发经理杨懿煜先生
最后,剑桥大学间建筑学系副主任Michael Ramage博士分享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比如在大型建筑项目中使用木材代替混凝土的可能性和对环境的意义。由于欧美国家政策的扶持,模块化建造方式的高层木结构发展迅速,其材料强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与钢结构媲美。同时木材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通过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建造可以长久地将碳固化在建筑内成为一个碳容器。他认为高层木结构建筑可以为低碳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剑桥大学准教授、建筑学系副主任Michael Ramage博士

        论坛现场的展示区为参会人员提拱了一个更易沟通和交流的空间。多个建成项目的结构模型和项目介绍可以使观众更加直观和深入地了解现代木构建筑的设计。摆放的技术资料和专业期刊也引起许多观众的兴趣。

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为从事现代木构建筑研究的专家、学者、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与信息共享的平台,也让与会者更加全面、完整地了解了现代木构建筑。会后的问卷调查显示,89.3%的参会人员对此次论坛非常满意并认为收获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并且82.1%的参会人员非常愿意介绍自己的朋友来参加类似活动。